索引号
000014348/2024-00520
信息分类
政策文件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发布机构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2-20
信息名称
关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全州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执行州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着力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突出做好稳经济、增动能、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持续恢复向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实践迈出了新步伐。

  一年来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9个方面。

  (一)抓经济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主动调结构、破瓶颈、促转型,全州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回升向好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一是总量有提升。谋事早、行动快,年初制定出台2023年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20条,印发《关于建立红河州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的通知》,明确重点、突出关键、落实保障,理顺机制、压实责任、形成合力,为全年稳增长奠定基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89.4亿元、增长3.2%,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与全国、全省差距进一步缩小。二是结构有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8.9%,较“十三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提升至58.6%,较“十三五”末提高5.1个百分点。三是动力有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96.6亿元、增长6.1%,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拉动逐步向投资消费双引擎驱动模式转变。四是质效有提高。印发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责任分工,召开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开展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高质量完成州“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统筹推进州级77个专项规划编制实施。五是机制更完善。设置GDP增长综合贡献奖,实施正向激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全州年度综合考评事项中重点经济指标评分占比,“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力以赴拼经济”的导向更加鲜明。

  (二)抓产业促转型,现代产业建设亮点纷呈。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加快推进产业强州建设,制定“十四五”现代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强州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4个专项贯彻落实三年行动任务分解清单,高位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农业提质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4%。建成高标准农田54.8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582.9万亩,粮食产量达187.3万吨、实现“二十年连增”。水果、蔬菜、禽蛋产量等多项指标居全省第1,畜产品总产量、猪肉产量居全省第2,设施蓝莓种植面积占全省50%左右,商品蛋鸡苗生产能力占全省80%以上。全州获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830个,绿色食品395个,有机产品4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9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农业龙头企业达751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龙头企业170户。“蒙涯红”牌蒙自石榴荣获绿博会金奖。开远花卉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元阳梯田红米入选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录。蒙自石榴产品、个旧乳产品、石屏杨梅产品入选2023年现代化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工业动能壮大。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云南宏合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千亿级绿色铝产业集群起步开局。美科48GW单晶拉棒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创造了百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的“红河速度”。圣比和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投入试生产。实施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完善提升行动,索凌电气年产2万台(套)高低压储能电气设备制造项目签约落地。加强煤炭产能释放,生产原煤1915.1万吨。多措并举推动电力稳产增发,在干旱影响、水电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火力发电增长6.4%,为全省能源保供作出重要贡献。服务业持续复苏回暖。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推动旅游从观光型向深度体验型转变。打造“红河—一个最云南的地方”文旅新IP,哈尼稻作梯田等7条线路列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推介。建水紫陶里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远南正街、石屏花腰街、河口异域风情街创建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个旧老阴山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口口岸森林公园等7个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856.3万人次、增长14.2%;实现旅游接待总收入982.5亿元、增长31.5%。全州A级国家物流企业达到13户,数量居全省第2。数字经济加快赋能。数字赋能农业取得新进展,新增元阳梯田红米系列产品1个省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数字赋能工业取得新突破,全州8户企业获得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5户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数字赋能服务业取得新成果,完成全州19个4A级景区智慧化改造,云锡智慧工厂、开远数字花卉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示范试点、典型案例,智慧城市、智慧口岸、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

  (三)抓创新扬优势,三大经济动能加速孕育。坚持一体化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积极挖掘资源利用、园区建设和口岸提升潜力,发展优势加速转换成为增长动能。资源经济。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扎实开展矿业权三级联网审核审批和整合煤矿登记发证工作,共审查采矿权报件45件,发放采矿许可证23本;6个整合煤矿资源论证项目通过省级审查;办理完成探矿权延续、变更、保留登记34件。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级新一轮战略找矿行动计划安排部署,配合省级开展州内3个找矿项目。“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县级林业碳票实现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应用范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455份种质资源列入国家库(圃)。实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和育种联合攻关,弥勒新广农牧科技、云南立新羊业、云南牛牛牧业3家企业成为“国字号”畜禽核心育种场。园区经济。全面完成开发区总规修编工作。深入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出台开发区分类考核评价办法、园区经济发展指标考评方案,建立党政领导挂包联系开发区工作机制。解化搬迁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小龙潭化工园区项目完成16项前期报批工作。完成“标准地”出让3宗、面积2709.8亩。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模式等3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全州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口岸经济。印发《红河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推进河口口岸城市项目建设。河口智慧口岸一期项目完成并上线。编制完成《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启动项目53个。坚持“四个借力”,借央企国企之力、东西部协作之力、高校科研院所之力、商协会之力,构建园区开发、投资合作、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全年签订合作协议9个。编制完成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蒙自省级物流枢纽和建水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方案。认定州级跨境电商产业园3个。4个中越边境仓、海外仓建成投用,开展跨境物流运输“两到底一平台”模式改革,河口口岸首次实现中泰跨境集装箱运输,推进中越跨境运输“重进重出”试点,成功开通红河至胡志明市跨境铁路货运专列。成功举办第二十三届中越(老街)国际贸易交易会。中越米轨中亚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开行4295列,累计完成跨境货物运输超170万吨。创新“党组织+社区+边民互助组+国有平台公司+市场经营主体”运营模式,成立边民互助组58个,边民互市贸易完成21亿元。红河州被认定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23年,全州口岸进出口货量288万吨、同比增长13%,进出口货值169.3亿元,同比增长4%,全州进出口总额达271.7亿元、居全省第3位。中越边境河口口岸出入境人员达411.2万人次,居云南省对外开放口岸首位。

  (四)抓项目强支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基础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坚实有力。交通。红河蒙自机场场内及场外配套工程全面动工,元阳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文山至蒙自铁路具备开工条件,滇东纵向铁路通道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元绿高速控制性工程加快推进,弥勒至玉溪、勐醒至江城至绿春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进入收尾阶段,峨石红等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326公里。2023年末,全州高等级公路达到2270公里。能源。红河电厂扩建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项目取得核准批复,弥勒低热值褐煤发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第一批17个光伏项目全部开工,弥勒西、剑角峰、仙人洞坡、猴子山、永宁5个风电场项目实现全容量投产并网,蒙自、建水、河口3县市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加快建设。500千伏圭山变扩建工程取得核准批复,500千伏耀州变新建工程纳入国家专项规划。泸西抽水蓄能电站可研通过审查。2023年末,全州电力总装机达到904.4万千瓦,全年发电233.3万千瓦时,其中新增新能源装机208万千瓦、规模居全省第2。水利。加快推进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50.3万人供水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13县市城乡供水实施方案编制全部启动。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一期、二期)、弥泸灌区、石屏灌区建设全面推进,开远泸江等22件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提速,弥勒洗洒、绿春路俄2件中型水库完成下闸蓄水阶段验收。本那河水库、石夹槽水库、红河谷灌区列入云南省“十四五”兴水润滇工程规划。累计建成大型灌区1个、中型灌区16个,总灌溉面积达112.7万亩。2023年末,全州水库容量达到12.6亿立方米。新基建。河口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蒙自入选全国功能性流通支点城市。越南-河口-蒙自-昆明800G国际干线跨国通信通道国内段顺利建成。河口智慧口岸项目基本完工,通关时间由40分钟压缩到10分钟,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建成公共充电桩4751枪,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1:6。红河州区域协同急救与质控平台项目获得“5G+医疗健康应用”国家级试点。2023年末,全州布局快递网点797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建成光缆总长26.3万公里、5G基站6969座,5G用户数达218.9万户。

  (五)抓投资扩消费,双引擎拉动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双引擎格局基本形成。投资。牢固树立高质量项目工作理念,全州项目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创历史新高。能源工业、非能源工业持续发力,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下滑影响。建立“千项千亿”重点项目库,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1386个,有力支撑全州投资项目基本盘。州级挂钩领导累计开展重大项目现场调研125次,解决困难问题81个。深入开展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项整治行动。消费。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开展“汽车惠民购”“家电焕新季”等四季促消费主题系列活动,带动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持续增长。以重点节日为契机,举办嘉年华、展销会等电商活动20余场,全州实现电商交易总额297.9亿元、增长21.1%,总量排名全省第3。启动全州首批县域商业体系项目建设,蒙自南湖荟、开远壹然广场等城市商圈功能进一步丰富。举办第九届房地产展示交易会,组织39家房地产企业、46个房地产楼盘进行现场展示销售。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6亿元。

  (六)抓统筹强动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深入实施城乡融合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滇南中心城市联动沿边产业园打造“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增长极,中心引领作用持续提升。县域发展质量提升。弥勒获得2023年云南省“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称号。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建设排水管网267公里、供水管网162.9公里、燃气管网96.6公里,老旧小区、城镇棚户区改造开工率均达100%。38个烂尾楼清理整治全部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聚焦重点群体及时跟进帮扶,实现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全州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1.66万元、增长14.6%,69%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实施53个“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初步建成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10个村入选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1。元阳阿者科村、泸西永宁村等8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开远仁者村、元阳全福庄村、绿春平河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州完成改建农村卫生户厕4.5万座、自然村卫生公厕263座。全州乡镇镇区生活污水、镇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99.1%,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9%。

  (七)抓改革优环境,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实经营主体培育,推动深层次对外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全州9大领域185项改革任务持续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改革、农村规模化流转土地经营权证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4项、省级改革试点11项。全州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13.1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10.8%。全州202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完成12.9万亩,实现有效灌溉面积全覆盖。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培优年行动,统筹开展市场准入退出、隐性壁垒破除等“十个”专项行动及100项重点工作任务,抓实“暖心行动”和“营商环境不优”问题专项整治,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8%以上。在州、县市和乡镇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共153个。开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换位体验活动792次,解决问题230个。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超45亿元。全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94.3亿元、增长29.4%,增速居全省第二。1731户民营企业注册融信服平台,182户企业提交贷款申请,获得授信21462万元,获批贷款21342万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重大政策落实,持续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全年共进行公平竞争审查1832件。开展清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全年为9551家次投标人节约招标文件费等投标成本1910万元。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建立健全州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活动,州级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主持开展“政企面对面”专场活动12次,与90家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解决土地保障、人才保障、手续审批等方面诉求116个,扎实推进经营主体倍增行动。全州经营主体达48.6万户,净增9万户、增长22.7%。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精准帮扶、深入挖潜,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07户、达到1758户,创近10年来纳规升规数量之最。成功申报创新型中小企业35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制定出台红河州“1+N”系列招商引资政策。全州“一把手”外出招商351次,签约项目188个,实际落地项目93个。全年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增长43.1%,居全省第一方阵;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4.2%。

  (八)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污染防治扎实有效。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5%,PM2.5平均浓度降低至18微克/立方米。全州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全州国控地表水断面优良率92.9%,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为“十二五”以来最好水平。实现异龙湖补水1038.9万立方米。全州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1%以上。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编制《红河州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州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完成“十四五”节能目标中期评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屏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有序推进,形成特色鲜明康养苗城全域旅游新格局。绿美红河建设成效显著。实施《红河州城乡绿化美化规划(2022—2031年)》,新增绿化面积676万平方米,71个典型标杆项目获省级奖补。完成营造林83.7万亩,新增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314个国家和省级森林乡村。生态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第一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国家和省推长办移交红河州的32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30个、正抓紧推进整改2个。云南红河哀牢山与岩溶断陷盆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纳入国家级示范工程。泸西列入国家采煤沉陷区中央资金支持范围。红河、金平分别创成国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九)抓民生办实事,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力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强化基层“三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6%。就业。深入贯彻落实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措施,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亿元,扶持创业5097人。举办现场招聘会34场,发布就业岗位6.4万个。全州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1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8.8万人。教育。实施红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认定一级高完中2所,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级办学合格评估。全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5%。全州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6311人,创历史新高,中考成绩优良率31.3%,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建水成立全省首家“职业院校+企业+政府”模式的建水紫陶产业学院。州、县党政“一把手”带头挂钩联系薄弱学校,担任“编外校长”,高位推动补短板、解难题。卫生。红河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省级现场评估。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急诊医学科获评“十四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全州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滇南区域医疗中心急重症、心血管、妇产、儿科4个分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弥勒、泸西、蒙自、开远中医医院创建为三级中医医院。全州78家托育机构完成备案,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托位数达到3.4个。建立“编外院长”制度,州、县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担任42家医院“编外院长”,相关经验在全省交流。文体。实施红河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石屏体育中心等3个新增体育场馆建成投用。成功举办2023年第四届中国·红河—越南·老街“两国一赛道”国际自行车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助推乡村振兴》入选全国首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红河州被列为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全国试点,率先在全省实现应急广播20户以上自然村全覆盖。蒙自等10个县市建成国民体质监测指导站,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6.7%。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82元、增长7.8%。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62.7万人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社会安全。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举办法治宣讲1.8万场次,精准普法9842人次。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全州矛盾纠纷成功调解率达97.8%。民族团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深入开展。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润土培根”4个品牌工程,13县市已全部创成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创成省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3个。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成立60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此外,持续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预警,粮油、蔬菜等民生商品价格总体平稳。地震、气象、档案、工会、共青团、妇女、红十字会、残疾人等事业取得积极成效。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

  (一)2024年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落实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州委“337”工作思路,推进科技赋能,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纵深推进系列三年行动,全力稳增长提质效、快转型强升级、激活力增动能、抓统筹惠民生、守底线保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推动全州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篇章。

  (二)主要目标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考虑发展潜力和各方面因素,积极引导社会预期,提出2024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争取更好结果。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新突破”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要铆足干劲、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细落实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以统筹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务实之功求非常之效,全力以赴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推动红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加强各类政策协同,推动创新赋能、改革破局、开放聚力,不断加固稳的基础,加速集聚进的动能,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制定出台2024年经济稳进提质工作措施和一季度开好局方案,力争全年经济高开稳走。围绕年度重点任务,系统抓好政策解读、亮点宣传和形势解析。建立每季度一次的经济运行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提振社会发展信心,唱响经济“光明论”。二是做实监测分析。充分发挥州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常态化、多维度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判,完善“条”“块”结合、协同贯通的稳增长工作责任体系。探索开展税电银指数研究,增强经济监测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三是提高发展质量。对标新发展理念,制定出台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完善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把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和经济工作年度目标完成情况作为综合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确保考出实绩、考出动力,以考促干、以考促效。用好“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成果,启动“十五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

  (二)以科技为引领,全面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符合红河实际、发挥红河优势、彰显红河特点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制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力争红河州创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持续做好耕地流出问题排查整治,守牢全州耕地红线,新建改造3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持续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5万吨以上。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聚焦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重点产业,推动高端设施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种养—加工—流通—服务”产业链体系。盯紧神农集团“百万头生猪”、波恩集团“千万羽蛋鸡”等签约重点项目开工,力争石屏“三零”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水100万羽现代化蛋鸡养殖园区等项目投产。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分品类分梯次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扩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产品规模,新认证登记“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以上。2024年,力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5%。

  二是推动新型工业延链补链。抓好2023年产业转移发展大会签约项目落地实施,全力加快在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加快烟草产业链重塑步伐,更好发挥烟草产业“压舱石”作用,力争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以云锡为龙头,加快八抱树化工园区建设,抓实二氧化锡、甲基锡项目,加快建设锡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基地。确保云南宏合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6月底前建成投产、下游项目落地建设,美科48GW单晶拉棒项目达产、下游项目开工,圣比和10万吨锂电池正极关键材料项目投产达产。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依托云锡、云南宏合、云南美科等链主企业,全力加快延链补链工作步伐,力争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强化电煤供应保障,加快推进煤矿证照、煤矿产能核增手续办理,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和履约监管,压实电煤保供责任,推动火电机组满发多发。坚持“优电优用”,合理调配负荷管理指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启动实施“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优化土地、能源、资金、政策等要素配置,激励亩均效益领跑者、倒逼亩均效益低下者。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建设,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达100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新增2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10户。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打造3个以上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个示范性工业互联网应用基地。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三是提升服务业规模质效。深入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六项行动”,加快建设跨境旅游先行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试点区,让美丽红河不负“诗与远方”。促进文旅体融合,打响“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品牌。策划推出一批高水平文旅招商项目,培育扶持一批“有客群、懂产品、会策划、能经营”的优质文旅经营主体。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咨询评估、法律服务、会计审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商务服务业。推动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推进中大达安·滇南国际医养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优化物流枢纽节点布局,补齐口岸、枢纽、铁路物流基地、快递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支点城市建设,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引进物流龙头企业,支持州内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接待旅游人数达到84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三)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和投资良性循环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着力强化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围绕国家、省重点支持的行业方向和重点领域,接续谋划储备州级重点项目不少于1000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不低于1000亿元的“千项千亿”重点项目,稳住全州投资的基本盘。扎实做好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国债资金项目谋划,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全州重大项目建设,力争获得资金总量占全省比例不低于10%。强化重大项目用地、用林、用能等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强化政银企协同联动,全年投放项目贷款不低于60亿元。聚焦列入省级重大项目库项目、州级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及中央省州资金支持项目,全过程做好项目建设指导,争取能早开工的早开工,能早投产的尽量往前赶。继续用好固定资产投资“红黑榜”制度,办好州级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按照“十个全力干好,十个坚决不干”的要求开展项目工作,避免低效、无效投资。严格中央和省预算内、专债国债等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推动各类资金联动奖惩。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2024年,力争产业投资增长4%。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综合交通。加快推进文山至蒙自铁路建设,积极推动滇东纵向铁路通道前期工作;完成元阳至绿春高速公路项目主线建设,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推动峨山至石屏至红河等高速公路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加快弥玉高速、勐江绿高速、国道219线李仙江至绿春段改建工程建设;启动国道G676项目前期工作,新改建一批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等农村公路项目;2024年,力争元阳民用机场开工建设,确保红河蒙自机场完成主体工程、具备起降条件。能源网络。开工建设开远小龙潭发电厂四期扩建工程、弥勒低热值褐煤发电项目,力争红河电厂扩建工程年内投产。重点推进红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等37个光伏及8个风电场扩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红河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项目,加快建水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元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力争泸西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开工。加快南环线(文山—红河—普洱段)、东干线(宣威—泸西段)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新能源开发和并网工程建设,确保新开工和并网投产各200万千瓦。水利网络。确保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项目上半年实现通水,新增实施一批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重点项目。全力推进滇中引水工程红河段(一期、二期)、弥泸灌区、石屏灌区项目建设;重点推进石夹槽水库、本那河水库、红河谷灌区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屏边桥田水库、建水苏租水库等4件中型水库前期工作;加快泸西平海子水库扩建、弥勒龙泉水库、开远泸江水库等23件重点水源工程、8件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和绿春黄连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新基建。实施红河州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推进红河州电子政务外网改造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河口智慧县城项目、河口口岸智慧化通关项目(一期)建成运行。研究推进云南省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红河服务专区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河口沿边产业园、泸西产业园等智慧园区建设。加快红河智能终端产业园、蒙自经开区数字园区(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金平、绿春、河口智慧广电固边工程建设。

  推动消费扩容提速。大力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提升传统消费。促进汽车更新消费,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开展绿色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促进家电消费增长。推进红河“九红”商品进超市、进酒店、进景区景点,提升本土特色产品知名度。提振住房消费。积极适应房地产供求关系新形势,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发挥政府引导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更好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和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序推进旅游康养等地产项目开发建设。落实首套房“认房不认贷”政策措施,举办线上房交会。发展服务消费。支持各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举办特色民族节庆和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扩大中越“两国六目的地”黄金旅游线路推介成果,加快康养旅游项目推进,发掘更多乡村旅游线路。加快石屏温德姆、建水美爵等高品质酒店建设进度,重点培育5家以上等级旅游民宿,力争培育新业态企业10家以上。扩大餐饮服务消费,鼓励各地举办美食节、小吃节,打造美食地标,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支持家政、养老、托幼、物业等业态联动融合,促进服务消费加快发展。鼓励带薪休假。培育新型消费。加快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支持蒙自建设消费中心城市,推动河口打造口岸特色消费城市。壮大数字消费,大力发展数字商贸、数字文旅、数字物流等应用场景。加强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景区娱乐活动等消费场景创新。深化与新媒体平台达人合作,促进“直播+”“短视频+”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场景应用。优化消费环境。完成蒙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推进个旧、石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建水紫陶街、河口异域风情街等一批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实行贵重商品“一货一码”可溯源,优化“30天无理由退货”机制,积极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规范旅行社经营管理和导游执业行为。要更加注重提高居民收入,让群众赚钱有指望、花钱有底气、有钱去消费。2024年,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以上。

  (四)聚力发展三大经济,着力壮大发展新动能

  坚持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带动产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持续壮大发展新动能。

  大力发展资源经济。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文旅资源等开发利用和产业化。有序推进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实施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和育种联合攻关,遴选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和优良大品种。抓实保护优先“三大建设”、聚焦绿色发展“六大产业”,实施治理有效“三项工程”,一体化推进林草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印发实施《红河州新一轮找矿行动实施方案(2021-2035年)》,统筹做好新一轮战略性及优势矿产找矿行动。加快开展过期矿业权清理和处置工作。着力化解重点矿区采矿权延续、变更登记办理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推动矿山企业复工复产。提升采选冶炼工艺水平,深化与厦门钨业合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元阳哈尼梯田景区基础设施、弥勒湖泉水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水—石屏“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和中越跨境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全州4A级景区提质改造,释放文旅资源潜力。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深入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推进年度重点任务落实。树立亩均效益和度电增加值理念,规范招商行为,加大力度盘活闲置标准厂房,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做好开发区国家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抓紧落实与中能建集团合作协议,推进合资公司组建,争取先行启动450亩东盟特色产业加工园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越南老街红河产业园项目落地,与越南老街建立跨境产业投资促进机制,着力打造中越经济走廊承接制造业转移示范区。积极探索东西部协作共建园区新机制,推动徐汇区、长宁区与蒙自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分别组建园区运营管理公司。督促指导在全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名靠后的蒙自、泸西、建水等产业园区,聚焦功能定位,明晰发展方向,优化园区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力争实现争先进位。推动云南泸西产业园区打造成千亿级园区,力争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个旧八抱树化工园区、泸西无浪化工园区顺利通过复核、安全规范运行。

  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实施发展壮大口岸经济、口岸建设三年行动,与昆明海关建立关地协作机制,共同打造口岸经济“五个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口岸查验设施及配套服务区建设,完成金水河口岸扩大开放项目验收、河口公路口岸北山国际货场及进口查验区升级改造,启动智慧口岸2.0工程,推进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红河(河口)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支持试点企业在越南等国注册成立境外物流公司。继续推动口岸开展跨境运输直达(一车到底)、集装箱多式联运(一箱到底)等改革,积极推动建立跨境智慧物流平台。持续发展“党组织+社区+边民互助组+国有平台公司+市场经营主体”运营模式,规范完善边民互市一二级市场。力争实现全州口岸进出口货量、货值均增长20%以上。

  ​(五)坚持强基固本,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深度融入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有序竞争,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经营主体青山常在,让经济发展生机勃发。

  一是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整改和典型案例约谈通报制度机制,有序清理违规设置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条件、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和生产经营行为的各类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着力破除隐性壁垒。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完成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建设。落实不当市场干预行为防范事项清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受理回应机制。进一步拓展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场景,提升涉企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共享和应用水平。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落实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争创一流年行动方案,开展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度。对标“暖心行动”3个方面18项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怨等突出问题,推动营商环境争创一流。把经营主体评价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的第一标准,常态化开展经营主体评价工作,多元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促进经营主体满意度持续提升。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持续做好要素保障,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抓好纾困、输血、培引、双创、改革、服务六项重点培育工作,持续推进政策宣传、服务、兑现“三进经营主体”活动。上下联动做好惠企服务,分类引导、倾力支持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力争净增经营主体4万户、达到52万户以上,每千人拥有经营主体116户以上。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商引资工作三年行动,调动上和下、条和块、部门和县市抓招商的积极性,掀起百川入海、万涓归流的招商引资热潮。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龙头企业、高新领域,搭建央企、民企、外企招商对接平台,完善市场化招商奖励办法等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开展好招商引资乱象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税收和对企业过度承诺等行为。引导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进行错位招商,坚决杜绝“内卷式”招商。牢固树立“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深化招商引资“比学赶超”专项行动,立足发展“三大经济”和12条重点产业链,完善“1+N”招商工作机制。积极对接上海在沿边产业园中建设合作园区,积极引进一批大企业、好项目落地。全方位拓展招商方式,持续推动“链长制”专班招商,大力推进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资本招商。充分发挥州级产业基金引导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争取在招引专精特新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力争省外产业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

  四是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实施民营企业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和“梧桐树”工程。坚持“保扩引”多措并举,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经营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确保全州民营经济增幅高于全州GDP增长率;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州GDP比重达58%以上;规上民营企业快速增加,民营企业对全州就业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第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进一步优化。

  (六)持续优化布局,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常态化抓好监测帮扶,精准落实好帮扶措施,确保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深入实施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三年行动,力争建成48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村(行政村)、954个以上乡村振兴整治提升村(自然村)和打造4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升级版。深入开展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村容村貌一体整治提升,确保全州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75%以上、88%以上,农村污水治理率达53.6%以上。总结推广一批积分制等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抓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进“阿者科计划”,打造红河龙玛村等乡村旅游场景,培育农家乐、农事体验旅游业态。加快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省级金牌旅游村,积极培育乡村民宿、农事体验、民俗节庆、非遗传习、非遗工坊、生态康养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二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实施《红河州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抓手,全面推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对标对表省级5类县城212项参考指标,因地制宜补齐县市短板,加快推动“五城共建”,力争2个以上县市入选云南省2024年“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左右。持续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加快建水历史文化街区等4个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力争2023年156个老旧小区全部完工、2024年230个老旧小区全部开工建设。扎实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等地下管网新建改造和污水收集设施空白区管网建设,完成省级下达管网建设任务。加快推进蒙自、弥勒等6个县市污水处理厂新建、改扩建项目,满足污水处理需求。支持个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实施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三是更好发挥县域比较优势。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统筹推进蒙个开互联互通、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着力增强区域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力。围绕云南省县(市、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加强县域高质量发展情况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锻长板、补短板,切实提高全州县域经济发展质效。

  (七)立足沿边优势,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聚焦“沿边开放示范区”战略目标,抢抓习近平总书记访越重大历史机遇,全力落实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政策及云南省实施意见、省政府支持河口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见,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系统研究梳理总书记访越成果带来的重大利好,形成落实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全力推动各项任务全面落实落细。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抓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8项行动落实。加快推进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招引大企业,促进大开发,坚决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大文章,建设防阻重点产业向国外转移的“拦水坝”和承接产业的“蓄水池”。积极配合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做好中国河口—越南老街—河内—海防标准轨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国坝洒—越南巴刹红河界河公路大桥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红河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金水河口岸申报药材进口边境口岸,建设专业的中药材主题口岸。全面优化“四区联动”机制,探索推进“四区”联合设置驻外招商机构、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外来投资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等机构,助力口岸腹地一体化发展。发挥友好城市、友好村寨等纽带作用,加强中越交流,增进友谊、促进合作、携手发展。着力打造民间交往品牌,推动跨国春晚、边民大联欢、两国一赛道等项目品牌化、常态化,举办好中越(河口)国际贸易交易会。2024年,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

  (八)守护绿水青山,推进全面绿色低碳发展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建设。

  一是聚焦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补齐“两污”治理短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发展现代林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壮大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防范化解重大生态安全风险等8件大事。全力抓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省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继续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强化滇南中心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狠抓春夏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管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统筹推进“三治一改善”,全力推进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集中攻坚行动,确保异龙湖流域水质整体改善。加大南盘江、红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全力推进“三海”水环境质量提升,持续打好“湖泊革命”攻坚战。持续开展第三阶段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整治,排查整治个旧、建水、金平等县市尾矿库环境污染隐患,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标。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持续推进磷石膏污染防治集中攻坚。

  二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落实“碳汇云南”三年行动,全面推进红河州林业碳汇资源本底调查,积极申报实施碳汇试点项目,加快推进红河州异龙湖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全力推进泸西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开远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紧扣“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推动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实行节能降碳行动,力争重点产业链实现全环节绿色低碳,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深入推进屏边建立生态产品标准体系、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绿美机关建设,力争构建5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推进绿美红河建设。持续推动统筹协调机制高效运转,充分用好典型标杆奖补资金,串联9个领域打造具有红河特色、红河经验的示范项目,力争打造绿美“拳头产品”13个以上,创成100个森林乡村,支持开远、河口创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支持蒙自、建水、元阳、屏边创成国家园林城市。重点抓好北部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南部红河谷干热区域生态修复、绿美红河示范点建设项目,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提质增效行动,扩大林草资源面积。实施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央财政造林补贴等项目,推进森林红河创建。2024年,力争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8.9%。

  (九)坚守为民初心,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强化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实施民生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稳就业大盘促居民增收。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众就业工作,推进多渠道灵活就业。继续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攻坚行动”,加强劳务协作对接。2024年,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保持在144万人以上。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优先目标,不断优化收分配结构。抓紧抓实促农增收,深入实施促农增收系列三年行动,巩固提升“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成果,同步落实联农带农机制。多举措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确保202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促进教育提质扩容。着力破解全州教育发展南北不平衡、不充分的“老大难”问题,依托“编外校长”机制,打造出一批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持续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持续优化幼儿园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15所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性建设,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逐步化解“大班额”“大校额”,改善提升办学条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普通高中,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力争每个县市办好办强1所优质普通高中。推动职业教育“适配性”发展,探索州县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普职融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围绕全州重点产业链布局,加强职业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支持红河学院建设国门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

  加快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主线,进一步夯实“123医卫体系”,继续推行“编外院长”机制,加快补齐卫生短板。加快推进滇南区域医疗中心三期(肿瘤中心)工程项目建设,力争滇南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成投入运营,尽快获得省级命名。推动州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开工建设,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抓好“百县工程”、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等项目建设,提升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新“7个专项行动”、健康县城三年行动,力争红河州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评审、12个国家卫生县市完成复审、国家卫生乡镇总量达到26个。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充分挖掘州内革命旧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讲好“查尼皮马灯”等红色故事,强化文化教育提升感染力,打造红河特色的红色文旅IP。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强化文艺创作,倾力打造《马灯》《千年紫陶》《阿者科的春天》等一批讴歌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争获彩云奖、群星奖、文华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培育壮大建水紫陶、石屏彝族(花腰)刺绣等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完成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全国试点工作。深化体育与旅游、教育、健康等融合发展,继续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实施50个村级体育设施覆盖工程项目,加快推进8个县级在建体育项目。支持弥勒创成省级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加强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新建、改扩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抓好新建、改建老年幸福食堂及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红河州儿童福利院项目。聚焦“一老一小”,扎实做好老年人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健康管理、探访关爱服务等,促进医养结合服务由养老机构向社区居家拓展,常态化开展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巡访探访工作,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关心关爱服务。加强对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帮扶,实施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健全困难退役军人救助帮扶机制,持续提高优抚对象待遇水平。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着力推进《红河州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年)》《红河州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实施。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全力做好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巩固提升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加快“1321”边境沿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长廊建设,拓展提升“一圈两带三盟百点”的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格局。力争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单位)2个以上、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0个以上。

  (十)守住安全底线,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牢底线思维,强化忧患意识,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加强地方全口径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预警和处置,坚持“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债一策”分类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政府债务、平台公司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加强国有企业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依托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加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全面提升城乡抗震设防能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深化危险化学品、矿山、道路运输、消防、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治理,开展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扎实开展食品生产经营中非法添加专项治理,持续做好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全面推进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开展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强化道路交通、校园安全、消防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严防重大案件和安全事故。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缉枪治爆工作,加快构建打击违法犯罪合成作战格局。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持续推进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等工作。深化反渗透、反颠覆、反恐怖斗争,持续严打跨境违法犯罪,加大力度强边固防,守护好神圣国土。

  各位代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州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州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红河新篇章。